讀書的好處
﹝摘錄自網路文章﹞
「唉!功課這麼多,又要考試,為什麼小孩要那麼苦命的讀書呢?」這是許多學生的心聲!「人為何要讀書呢?」要是你扔開了課本,擺脫了老師及父母一切的管教,再也不用辛苦的讀書,也不必寫一「拖拉庫」令人見了就頭大的回家功課,這時你可以到處去遊玩、躺在家中作白日夢………!
但你不可能永遠倚賴父母,總有一天你會長大,得要出社會去工作,那時你要憑什麼闖天下?最後也只能渾渾噩噩過一生,要是兒時用功些,成人後夢想便會實現。
讀書是先苦後甘的,雖然讀書有時十分的痛苦,但最後的結果總是「甘」甜的像糖果一般,令人垂涎三尺,先前一切的「苦」都值得了!讀書不只是為了考試,更為了增廣自己的見聞及知識,智慧可以提昇自己、幫助別人且使自己受到尊重與肯定。
要是你不讀書,就沒有機會完成夢想,想一想有哪些工作不需要語文、數學、自然、社會……等等能力,不讀書是不會出人頭地、榮祖耀宗的,讀書是我們的必需品,有耕耘才有收穫。
讀書有時痛苦,有時歡樂,不管你是如何讀書,只要用心、專心、努力,總是會有令你雀躍三尺的結果。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吧!
extra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基測滿分》蔡和穎 拿滿分全校大受鼓舞
94-07-20聯合報記者(徐慈憶)
不曾參加校外補習,考前在學校k書中心全力衝刺,台北縣土城市清水國中蔡和穎,第一次基測考了282分,第二次基測拿到滿分300分,蔡和穎開心的說「可以如願進入建中」了。
蔡和穎說,第一次基測國文科失常,只拿到47分, 是拉下成績的主因;由於國文科題目多非課本範圍,他這次多花一些時間,增進課外語文常識,做些閱讀測驗題目。
數學是蔡和穎的強項,兩次基測都拿滿分。蔡和穎說,上課認真聽是最重要的,回家的複習只是加強記憶,如果上課沒聽懂,回家複習就很難真的記住;有疑問,一定要問清楚,否則會成為往後學習瓶頸。
清水國中教務主任柯雅菱說,今年清水國中國三學生基測分數,第一次比去年平均高5分,第二次比去年平均高8.44分,表現相當優異;去年基測最高286分,今年首度有人滿分,全校師生都大受鼓舞,也引以為榮。
extra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怎樣讓功課更進步
讀書方法
˙歸納重點
把長篇大論的內容簡化,歸納成1.2.3.4等項重點,如此逐點列出,重點不會遺漏,且易懂好記。
˙多寫習題
多寫參考書或各科評量內的題目,可增加解題能力及加快計算速度,更可確定自己是否熟悉內容!
時間分配
˙固定讀書時段
每天晚上要安排固定的讀書時間,例如從7點到9點鐘。平時養成規律的讀書習慣,考試成績自然會好!
˙限時做完功課
分配各科所需時間,並且在限定時間內做完,例如今晚功課有數學、國文、社會,那麼可安排7點到8點做數學,8點到8點半背國文,8點半到9點複習社會。因為有時間限制的壓力,就會集中注意力,按時做完功課!
˙移除環境誘惑
做功課要花時間、用頭腦,當然比看電視、玩樂辛苦!但還是要勉強自己學習,不要偷懶、逃避做功課!一旦養成學習習慣,讀書就不再是難事,甚至能從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!
extra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